虽然有关咖啡起源的传说各式各样,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非洲是咖啡的故乡。咖啡树很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KAFFA)被发现的。后来,一批批的奴隶从非洲被贩卖到也门和阿拉伯半岛,咖啡也就被带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也门在15世纪或是更早既已开始种植咖啡了。阿拉伯虽然有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却禁止任何种子出口!这道障碍终被荷兰人突破了,1616年,他们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到了荷兰,开始在温室中培植。
阿拉伯人虽然禁止咖啡种子的出口,但对内确实十分开放的。首批被人们称作“卡文卡恩”的咖啡屋在麦加开张,人类历史上有了这样一个场所,无论什麽人,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进去,坐在舒适的环境中谈生意、约会。
阿拉伯人没能将咖啡在亚洲传播开来,荷兰人却做到了!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他们在印度的马拉巴种植咖啡,又在1699年将咖啡带到了现在印尼爪哇的巴达维亚。荷兰的殖民地曾一度成为欧洲咖啡的主要供应地。目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国。
哈尔滨咖啡师培训小编提示您据史料记载,1884年咖啡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大陆地区较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二十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首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在以后的近百年里,咖啡种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也只是“星星点点”。
按萃取方式划分,咖啡可分为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滴滤咖啡、浸泡式咖啡、水煮式咖啡.......其中意式浓缩咖啡又被称为“咖啡之魂”。
1、滴滤咖啡
滴滤咖啡是在普通大气压环境下,将热水倒在咖啡粉上,并通过过滤装置,将咖啡粉的芳香物质萃取出来,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咖啡也叫做手冲滴滤咖啡。滴漏咖啡在东南亚,尤其是越南最为流行,其咖啡文化是让热水慢慢渗过咖啡粉并一滴一滴坠入炼乳,浓浓的香气一丝一丝萦绕在身边,在五六分钟的等待中,也滴出了越南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2、浸泡式咖啡
浸泡式咖啡是将咖啡粉和热水浸泡在一起,进而达到香味、苦味等一致性更高的萃取。这样做出来的咖啡会保留更多油脂,口感也更厚重丰富。
3、水煮式咖啡
水煮式咖啡是将咖啡粉与水混合煮沸,因为水温很容易升高,所以这样煮出的咖啡非常浓郁,苦味也较重。
4、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
意式浓缩咖啡(意式咖啡)被称为“咖啡之魂”,其是由意大利人MR.Gaggia于1946年发明的。
意式咖啡是将7-8克深度烘焙的混合咖啡豆(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咖啡豆),研磨成极细的咖啡粉,经9个大气压及92摄氏度的高温热水,在15秒短时间内急速萃取30毫升的浓缩咖啡液体。意式咖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其表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呈棕红色的油脂沫,即Crema(克丽玛),克丽玛由植物油、蛋白质以及糖类构成。意式咖啡因为萃取时间极短,所以咖啡因含量较少。
以意式浓缩咖啡作为基底,掺合其他物质(如水、牛奶、奶泡或可可粉)等,就制作成了我们熟悉的咖啡种类,如美式咖啡、拿铁咖啡、卡布奇诺咖啡以及玛奇雅朵咖啡等等。